科普新闻备份
我校科普作品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为我国首部增强现实3D互动电子书
发布时间:2014-12-24 来源: 浏览:10

由科技部组织开展的“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日前揭晓,50部作品榜上有名。我校人文学院数字文化中心张燕翔老师主创、数字文化中心师生共同完成,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掌”握科学——增强现实虚拟互动科普读物》入选其中。(http://www.most.gov.cn/tztg/201412/t20141209_116888.htm)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始自2011年举办以来,已向社会公布推荐了100部全国科普优秀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今年评委会共收到来自26个中央部门和 29个省区市推荐的238部作品,共计1093本图书。科技部对部门和地方所推荐的作品进行了形式审查,并聘请知名专家组成评议组进行独立评议、推荐。这些作品集成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科普图书及翻译的国外科普精品,反映了我国科普作品创作、出版的发展成果。 

 

增强现实基于摄像头与标记卡的互动,就像是科学内容在手掌的掌握之中,进行自由的互动与操控

 

3D互动式观看过程中发现的从碳纳米管内部看到的结构

 

《“掌”握科学——增强现实虚拟互动科普读物》采用新媒体技术最前沿的最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3D互动技术进行开发与实现,该原创科普作品的创作始于2010年,张燕翔老师提出了作品的总体策划及技术设计,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及《3D动画》等课程召集了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多位同学参与其中作为课程实践,在数字文化中心平台支持下进行编程开发、互动界面设计、3D建模与动画、图文内容编创等工作,作品雏形于2011年获得安徽省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唯一一个特奖,并在做进一步优化之后于2012年在中国科大出版社出版,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根据用户反馈又对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对部分程序进行了改写,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艺术体验效果,再次升级过的版本于2013年在中国科大出版社出版,并参加2014年度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评选,成为安徽省十部优秀科普作品之一以及安徽省向科技部推荐参评的3部优秀科普作品之一,并最终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植物细胞动态的3D互动观察,可以允许你“走进”细胞的内部

 

 这个3D互动内容有助于人们理解一种最常见却又很陌生的机械装置:汽车内的万向节

 

增强现实技术与量子信息技术等被芬兰未来学学会评价为“未来最重要的10大新技术”之一,2010年世界上第一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电子书正式出版,而在本作品出版之前,我国这一领域尚属空白。作品开发过程中,张燕翔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出的增强现实用户界面已发表英文论文,同时发表的中文论文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采用这种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3D互动式技术,较之传统媒体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习认知的效果。可以说,这个作品的创作是一次将教学、研究与创作进行融合的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在张燕翔老师的带领下,数字文化中心在新媒体科普及新媒体艺术领域有较好发展,已经两次获得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次获得中科院优秀科普网站奖,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特奖两次以及一等奖、二等奖多次,新媒体艺术创作也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并有多部著作论文及国家级教材出版。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