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之声
袁岚峰解读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新成果
发布时间:2019-04-10 来源:风云之声 浏览:35

物理世界有三种常见的对称性,我们经常用符号CPT来表示它们。C代表正负电荷互换,也就是物质和反物质的互换。P代表宇称互换,也就是左右的互换。T代表时间反演,也就是录像带正放和倒放的互换。CPT各自都可以不守恒,以前发现的CP不守恒都只涉及奇异夸克和底夸克,这次发现的一种名叫“D介子”的粒子CP不守恒,是第一次发现涉及粲夸克的CP不守恒。

关键词:对称性、物质与反物质、宇称守恒

X: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发现了D介子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那么这个发现有多重要?官方的说法是:“绝对会被写进粒子物理的教科书。”——意思就是重要到这个以后要考!

S:你说的这个消息里面我只有依稀对“不对称性”有点耳熟。

X:因为这个发现就是和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有关,某种程度上,它是证明或者说完善了在几十年前提出的“宇称不守恒”!所以为了理解这项发现的科学意义,我们就来走入杨振宁李政道的思维世界:

X: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是一个炽热的纯能量奇点。随着宇宙的膨胀与冷却,宇宙中的能量转化成了大量的正反粒子对,此时正反物质总量一样多。接着,大量的正反粒子重新彼此结合,湮灭为光子,这个过程经过了长久的反复,其能量最终成为了至今遍布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正反粒子的行为出现了些许不同,每十亿个正反粒子湮灭的过程中,有一个正物质粒子被留了下来,并最终组成了当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或许,这起初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想象,不过,随后他们真的找到了证据。

1956年,30岁的李政道和34岁的杨振宁在《质疑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一文中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质疑了传统的宇称守恒定律,认为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是不守恒的。

宇称不守恒”是指在微观世界中“左”和“右”居然不对称。“比方说,微观粒子都有一种属性叫螺旋度,可以分为左旋和右旋。然而,一种叫做中微子的微观粒子却全是‘左撇子’,世界上只有左旋中微子,没有右旋中微子。”陈缮真说。

在李政道和杨振宁之前,粒子物理学家确实已证实强相互作用和电磁力中的宇称守恒,不过,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一直没能得到证实。这篇质疑传统的论文,让李杨二人在第二年就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李—杨假说”得到验证后,科学家开始研究“电荷—宇称不守恒”(又称CP破坏),深入探索正反物质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差别。

在粒子物理学家的“地图”上,有一类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名为“夸克”。夸克共分6种,按照理论预期,在其中3种组成的强子系统中,可以观测到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这3种夸克分别是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含有一个奇夸克的K介子中最早观察到了电荷—宇称不守恒;本世纪初,美国和日本的B工厂又发现了含有一个底夸克的B介子中的电荷—宇称不守恒,证实了导致世界上存在六种夸克的机制。

于是,含粲夸克介子的电荷—宇称不守恒成了预料之中、却迟迟得不到实验检验的现象。

LHCb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深入理解宇宙中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来源。

一直以来,B工厂、LHCb等有条件的实验组,都在苦苦寻找蛛丝马迹。

终于,LHCb的科学家通过研究中性D介子,找到了粲夸克系统中物质—反物质不完全对称的证据。


电荷-宇称变换将粒子与其镜像中的反粒子互换(来源:CERN


中性D介子由一个粲夸克和一个反上夸克粒子构成,是最轻的含有粲夸克的介子。

为了观察到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LHCb研究人员使用LHC2011年至2018年期间提供给LHCb的所有数据,寻找D介子和它的反粒子的衰变。

S:这个思维世界的速度好像和我们的不太一样。

X:不过客观来说,想在这么短时间里理解这么复杂的物理发现就太贪心了,有兴趣的同学还是需要找到相关报道结合文献才能有个基本的了解。但是这个新闻其实有另一层值得我们去体会的意义,就是这次的发现,是一个科学家们如何一棒棒接力,不断地用智慧和努力去探索这个世界奥秘的鲜活例子。从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理论,到之后科学家们不断完善和实验,在无数测试数据中到今天终获一次成果,其中凝聚了几十年间无数科学工作者的付出。就像袁老师常说的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功成不必在我”,这也是我们相信科学之所以是人类最伟大共同事业的原因所在。【这段好像有点水……大概是在假设我没有评论的前提下写的。还是换些有干货的说法吧】

【袁岚峰博士点评】:我敢保证,这些报道用正常速度念出来,大多数人都听不懂,更不用说八倍速。我不是粒子物理的专家~不过这件事的基本意思还是能看出个大概的。

首先,物理世界有三种常见的对称性,我们经常用符号CPT来表示它们。C代表正负电荷互换,也就是物质和反物质的互换。P代表宇称互换,也就是左右的互换。T代表时间反演,也就是录像带正放和倒放的互换。如果某个物理现象在某个变换后仍然满足物理规律,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现象对这种变换守恒。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你去照镜子,左右会互换,但镜中世界并没有违反任何物理规律,因此日常生活具有P守恒。在微观现象中,绝大多数都满足这三种对称性,也就是说对CPT都守恒,都守恒是默认值。

第二,人们最初是认为所有的微观现象都满足CPT这三个守恒,所以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宇称不守恒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可以区分绝对的左右!想想看,居然有一些物理现象,它们的镜像不可能出现,这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事情啊!所以这项成果第二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我们会详细解释宇称不守恒,在这里只介绍这些基本背景。

第三,发现宇称可以不守恒之后,人们就开始仔细审查理论的基础了。到底什么样的对称性是必然满足的,什么样的对称性是可以违反的?

公认的结论是:CPT各自都可以不守恒,但CPT三者的联合却一定是守恒的。也就是说,你把一个体系的电荷反号,左右互换,时间反向,这三件事都做了以后,得到的结果必然是符合物理规律的。

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结论:既然CPT的整体变换必然守恒,那么如果其中一部分不守恒,另一部分也必然不守恒。例如,假如一个体系对时间反演不守恒,也就是对T不守恒,那么它对CP必然也不守恒,也就是对电荷反号加左右互换的联合操作不守恒。

因此,你经常可以听到关于CP不守恒的研究,背景就是这个。

第四,这次的新发现究竟是什么?是发现一种名叫“D介子”的粒子CP不守恒。

以前每一次发现某种粒子CP不守恒,都得到了诺贝尔奖,所以这次也是一个重大的成果,进教科书是必然的。

如果要更具体一些,就是:以前发现的CP不守恒都只涉及奇异夸克和底夸克,这是第一次发现涉及粲夸克的CP不守恒。

至于什么是夸克?奇异夸克、底夸克、粲夸克等等是什么意思?这些也是有趣的话题,不过只能以后找更合适的机会讲。在这里只需要解释一句:我们不是刚讲过氢弹的原理,告诉大家氢弹的能量来自质子和中子这些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吗?质子和中子就是由夸克组成的!

为什么新闻说这件事跟物质-反物质的不对称有关呢?一句话的回答就是:物质跟反物质的区别就是电荷相反,C不守恒就意味着物质跟反物质的行为不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