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社论]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让民族精神迸发升腾

时间:2014-12-24浏览:12

晶报社论

2008年5月21日

 哀悼日第二天,鹏城依然雨纷飞。我们任凭悲伤流淌。

  汶川的川,北川的川,青川的川,四川的川,这一个个川字,不再是美丽的大好河川,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难掩心中绞痛而皱起的眉。我们隐隐听见一声声“归来吧”的呼喊,看见一张张刻满焦灼的面庞,也似乎触摸到灾区人民所绽放出的高贵人性,丝丝缕缕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无法忘记,那匍匐身躯,双膝跪地,身体被压变形,死死护住自己孩子的母亲。地震来临时,她用生命搭起爱的摇篮,手机屏幕上“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成为妈妈留给孩子的最后一支摇篮曲。

  无法忘记,年轻妈妈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女婴蜷缩在废墟中,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失去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对比。参加现场抢救的医生说:“从母亲姿势看,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

  无法忘记,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扒出中学教师谭千秋的遗体时,他张开的双臂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另一名男老师跪仆在地,双臂紧紧搂着2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得救了,可“雄鹰”牺牲了!

  无法忘记,普通女警蒋敏在地震中接连失去父母、女儿3位至亲,却始终强忍伤痛,坚持去挽救被困者。一个深夜,在轻哄着一名受灾儿童睡去后,坚强的她终于晕厥在地。还有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羌族汉子郑强,地震之后全家36口仅有7人能联系上,却依然坚守职责,没日没夜地奔忙在废墟中,同战友一道救出7000多人。

  无法忘记,震区的孩子在捡来的废纸板上一笔一划写下“感谢”二字,一一地摆放在路边;布满碎石的路上,一位老婆婆颤颤巍巍地背着一篓青菜,听说有人饿着肚子,婆婆要给他们送点吃的,她自己也是灾民,能拿出的也只有青菜;川籍央视主持人李佳明听闻家乡遭灾,急忙从国外赶回,但母亲却坚持不让他回家,理由是:“你回来吃的一顿饭、一瓶水就可以救活一个人。”虽然余震不断,但这位母亲坚持不肯离去,每天在家蒸好一笼又一笼馒头,送给抗灾前线的解放军……

  千古艰难惟一死。血色微茫中,把生的希望交付给他人,将死亡与痛楚默默承受。他们是母亲、教师、公务员、农民,他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没有光环笼罩,却散发着足以穿透一切的人性光辉。他们是受难者,也是拯救者;是平民,也是英雄。灾难中,他们互相搀扶,彼此偎依。

  灾难过去,废墟之上将重新开满鲜花,历经时间的淘洗,人们未必还能一一叫出这些人的名字。但一个个悲怆的姿势,一缕缕布满爱意的眼神,却已然化作大写的“人”。这些荡气回肠的母子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坚毅、果敢、不屈、感恩……人性中的珍宝,为时代和民族留下空谷足音般的回响,在这片生之与之的大地上永久盘桓。

  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人性之爱,总是如同涟漪般由近及远,一轮轮延展开去。灾难中闪耀着超卓的人格力量,当危难抵临,爱顷刻间跨越了所有边界,所有人都是姐妹弟兄,所有人都是骨肉至亲。此时的爱,没有远近亲疏。甚至于,先把爱给那些身处危难却素昧平生的人,然后是亲人,最后才是自己。如果说爱的由近及远体现了人类动物性本能,那么这一顺序在震灾中一次又一次地惊人逆转,恰恰昭示了人身为万物灵长的内在优长,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全部奥秘。

  回望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总能否极泰来,如浴火凤凰般走向崛起和辉煌。这一历史法则的文化解码,正在于一个民族内在的坚执和温度,在于蛰伏于芸芸众生中爱与人性的巨大能量。每当危难横逆而来,这种能量便不可阻遏地爆发,光芒四射,照亮前程,超越苦难,让民族挺起脊梁渡涉难关,并向着更高进阶迈步,抒写一部傲立于世界文明的雄浑篇章。

  叩心泣血,泪竭神伤。苦难终将过去,人性传承不会止歇,必将回荡于同胞血脉,一代代奔涌下去,携领伟大的中华民族挺起胸膛,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