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论]灾难让我们走向互助的公民社会

时间:2014-12-24浏览:10

晶报评论  2008年5月22日

  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国,震撼了全球;让我们悲恸,也让我们凝聚。各级各地的捐助活动迅速展开,海内外同胞也在积极筹措救灾,外国政府、友人表示了慰问,并提供巨额援助,派出专业救援队和器材。

  中国是世界救援组织的成员,有参与国家救援的义务。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参与这样的组织就是要体现中国的全球公民角色和责任。我们受灾了,接受了大量的外国援助;其他国家发生灾难,我们也派出人员或者提供援助。这是我们作为国际组织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同一个地球上,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承担国际义务,每一个国家都应当关心别的国家。同一个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跨越国界,人类共同的爱同样是超越国界的。

  灾难发生之后,我们不仅看到政府的决心和毅力,也发现许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仅在灾区,我们看到许多临时组合的救援队伍,如老兵突击队,还可以看到许多单个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救人,尽管手头缺少工具,仍然义无反顾地进入震中。他们有的在协助救人,有的抢着抬担架,有的作为志愿者在维护秩序、搬运救灾物质、运送伤员、消洒防疫,他们的热血、他们的汗水感动了无数的人。如今,在灾区参与救灾的志愿者已达数万人之多,还不断地有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加入。但是正如《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所说:“单兵志愿者和政府的救援主力,还没有在这次灾难中形成完美的互补。志愿者能深入很多容易被忽视的地区,填补灾区物资补的空白点,更利于开展长期帮助。”

  在我们的民政系统之外,还有一些慈善救助和NGO组织在发挥着重要的救助作用。“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国际性救援机构的下属机构,长期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事业,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和丰富的救援经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NGO组织“天使妈妈”基金进入灾区,将采购到的灾区急需的医疗物资发放到医院和医疗救助点。灾害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见证了一个爱心无限的社会具有的空前凝聚力。

  救灾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至今,前期的搜救工作基本完成,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灾后工作要处理。据四川省公布的数据,受灾人口超过千万,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达500万,每天都有流散出来的受灾群众,短期内安置他们,需要大量的救灾物资。后期的灾区重建可能要几个月之后才能开始。政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特别是灾后重建,不仅是家园的重建,还有心灵的重建。在这方面,可以给予慈善组织和NGO以更多的空间,委托他们承担更多的事务。让那些充满热情的人们通过慈善组织和NGO发挥他们的能量,让政府与正在成长的公民社会一道来携手重建被地震毁坏的家园。

  国有殇,哀难忘。匹夫赤字,家国同怀。环球同此哀伤,宇内共此悲怆!

  (作者为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平心公心 肖俊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