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关键在于远见和坚持,你所清楚预见的,热烈渴望的,真诚追求的,都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5月20日下午,中国科大论坛•青春报国系列第二场报告会在西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礼堂隆重举行,科大讯飞公司总裁、200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庆峰校友以《从语音产业发展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题,向广大师生作了一场充满感情的报告,并与广大同学交流了自己的科技创业体会。副校长王东进主持报告会,秘书长朱灿平出席了报告会。
王东进主持报告会
刘庆峰长期致力于中文语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1999年创立科大讯飞公司。目前该公司的中文语音合成技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研制成功的中文语音合成系统在历次国内外权威中均名列第一,计算机合成超过了普通人发音水平。科大讯飞公司已拥有国内外合作伙伴500余家,占领主流应用市场70%的份额,彻底打破了中文语音产业由国外巨头垄断的格局。
在报告中,刘庆峰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和所取得的成果,首先简要介绍了智能语音技术的基本知识,现场演示了科大讯飞公司语音技术的典型应用,并从市场、人才和合作等方面对比了语音产业新世纪前后的变化,介绍了变声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最新进展,深刻阐述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意义,报告了科大讯飞公司的企业文化和长远发展规划。“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的语音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有广阔前景。”刘庆峰说。
报告中,刘庆峰还回顾了科大讯飞公司的艰难创业历程。在创业过程中,刘庆峰的得意之作就是人才运作。刘庆峰较早发觉了国内语音产业发展中单枪匹马的最大弊端。1999年之前,中国中文语音市场几乎100%掌握在IBM、微软等国际大公司手中,与此同时,我国从事智能语音研究的科研单位虽有数家,但都各自为战,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参与国际竞争。从事中文语音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自己培养的年轻学生全都出了国或是去了外企,甚至有些研究小组还被国外IT巨鳄连根挖走。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纷纷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并都把语音作为最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
作为一家以技术立足的高科技企业领军人,刘庆峰深知,讯飞要成为国内外中文语音产业领导者和拓荒者的角色,必须有创新的机制。因此,2000年得到首轮3000万元的风险投资后,讯飞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分别与国内在中文语音领域积累深厚而又最具优势互补的3家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语音研究所成立紧密型联合实验室,定名为“中国中文语音创业联盟”,通过创新的机制,使得各实验室专注于其擅长的研究,由讯飞统一实施产业化,从源头技术上聚拢了语音的产业资源。
把各方面的人才凝聚到一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刘庆峰介绍说,作为一个企业领头人,必须要具有曹操的雄才胆略和刘备的宽广胸怀,给年轻人提供足够大的事业舞台,让各种棱角分明的人在这个舞台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并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集体事业的成功才是自己的最大成功。正是凭借这种人才资源优势,讯飞成了全国惟一的国家863计划语音成果产业化基地。“有幸遇到了好的创业时代,受益于中国科大的良好教育和科技成果,还有一支志趣相投、合作愉快的团队。”回顾成功的创业之路,刘庆峰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的刘庆峰,已经亲身体验了“一个元帅”与“一个神枪手”的区别———他带领的团队的研发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个人当初的研究能力,他在创业之初所畅想的率领一群神枪手在市场冲杀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研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最佳研发节奏已经呈现。在谈到企业管理方面的体会时,刘庆峰认为,让企业成为一个树,而不是小草的关键是企业发展战略,战略是衡量企业层次的标准,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有可能形成喷泉效应,而领先地位又不易被资金和人力投入所复制的创新型企业才有可能发展为基业常青的企业帝国;他认为,目标、道路和人才是决定企业前途的核心要素;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产业环境,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股东组合,以人为本的员工持股与期权制度,领导团队事业心及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四大保障。
会上,刘庆峰校友还愉快地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王东进在总结讲话中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崇高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将自己的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注重锤炼思想品德,努力培养对国家、社会和团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静下心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报效社会。他希望若干年后,有更多的杰出校友走上母校的讲台,报告自己的工作成就,让母校师生一起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这场报告会是由党政办、学工部(处)、校庆办联合举办的。
(新闻中心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