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大赛三等奖作品-聚变中的巨变:全员加速的ITER计划-张露溪
发布时间:2017-04-22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科普 浏览:15
指导老师:褚建勋,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
负责人:张露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团队成员:
朱玉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陈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徐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负责人:张露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团队成员:
朱玉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陈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徐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1.创作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摆在人类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探索新能源。核能凸显出极大的优势,只要燃烧极少的原料就能够获得巨大的能量。
聚变能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它的物理基础是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它清洁、安全、高效,具有许多其它能源都无可比拟的优点。为了集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对核聚变进行深入探索,中、美、俄等七国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计划),预计在35年中投入超过100亿欧元,模拟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的场景,为人类探索更多的清洁、安全能源。
2.核心创意
作品主题:聚变中的巨变:全员加速的ITER计划
公众层面:向公众介绍核聚变的简单原理与核能的社会价值,提高公众对核科学的接受度和支持度,为核能发展营造稳定、积极的社会氛围。
科研团队层面:热核聚变研究团队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呈现科研成果,实现科学普及的信息化,加强与普通民众的沟通。
国际合作层面:展现我国在ITER计划中不断增强的力量,阐述国际合作对聚变能源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作品脚本
聚变中的巨变:全员加速的ITER计划
50亿年来,太阳孜孜不倦地释放着光与热。它的能量源于聚变,简单来说,聚变就是多个较轻的原子核集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反之,裂变则是原子核分裂的过程。
无论汇集还是分裂,都会产生一定的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告诉我们,亏损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即使再微小的质量都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巨大力量。
聪明的科学家们从自然中获得启发,要在地球上复制一个太阳。2006年,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七国正式启动了ITER计划(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预计在35年中投入超过100亿欧元,模拟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的场景,为人类探索更多的清洁、安全能源,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ITER的建设正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最重要的装置就是托卡马克。它有个拗口的名字,外形如同一只大型的甜甜圈,是大科学装置中让人过目不忘的明星。然而,要做好这只甜甜圈,可不是容易的事。它利用外部的纵向和极向磁场线圈,通过持续不断的超高温加热(1-2亿度),促使氘和氚转化为自由的等离子体,沿磁力线高速运动,克服同性电的斥力,相互吸引、相互结合,发生美妙的聚变反应。
聚变能是人类最为理想的新型能源,它非常高效、清洁而又安全。原料之一的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中,1升海水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取之不尽的海水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许多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核聚变研究,ITER计划是各个国家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开始,更是全员加速中的前进目标。
4.创作过程
资料收集与汇整:搜集核聚变原理、ITER介绍相关资料,积累素材。
主题确定与脚本撰写:经由多轮讨论,确定以风格化的动画视频展现聚变和ITER计划的科学知识,脚本撰写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科学原理的通俗化。
视频制作与完善:开展配音、分镜场景、动画设计、视频剪辑工作,并根据修改意见做出调整。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摆在人类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探索新能源。核能凸显出极大的优势,只要燃烧极少的原料就能够获得巨大的能量。
聚变能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它的物理基础是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它清洁、安全、高效,具有许多其它能源都无可比拟的优点。为了集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对核聚变进行深入探索,中、美、俄等七国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计划),预计在35年中投入超过100亿欧元,模拟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的场景,为人类探索更多的清洁、安全能源。
2.核心创意
作品主题:聚变中的巨变:全员加速的ITER计划
公众层面:向公众介绍核聚变的简单原理与核能的社会价值,提高公众对核科学的接受度和支持度,为核能发展营造稳定、积极的社会氛围。
科研团队层面:热核聚变研究团队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呈现科研成果,实现科学普及的信息化,加强与普通民众的沟通。
国际合作层面:展现我国在ITER计划中不断增强的力量,阐述国际合作对聚变能源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作品脚本
聚变中的巨变:全员加速的ITER计划
50亿年来,太阳孜孜不倦地释放着光与热。它的能量源于聚变,简单来说,聚变就是多个较轻的原子核集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反之,裂变则是原子核分裂的过程。
无论汇集还是分裂,都会产生一定的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告诉我们,亏损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即使再微小的质量都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巨大力量。
聪明的科学家们从自然中获得启发,要在地球上复制一个太阳。2006年,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七国正式启动了ITER计划(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预计在35年中投入超过100亿欧元,模拟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的场景,为人类探索更多的清洁、安全能源,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ITER的建设正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最重要的装置就是托卡马克。它有个拗口的名字,外形如同一只大型的甜甜圈,是大科学装置中让人过目不忘的明星。然而,要做好这只甜甜圈,可不是容易的事。它利用外部的纵向和极向磁场线圈,通过持续不断的超高温加热(1-2亿度),促使氘和氚转化为自由的等离子体,沿磁力线高速运动,克服同性电的斥力,相互吸引、相互结合,发生美妙的聚变反应。
聚变能是人类最为理想的新型能源,它非常高效、清洁而又安全。原料之一的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中,1升海水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取之不尽的海水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许多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核聚变研究,ITER计划是各个国家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开始,更是全员加速中的前进目标。
4.创作过程
资料收集与汇整:搜集核聚变原理、ITER介绍相关资料,积累素材。
主题确定与脚本撰写:经由多轮讨论,确定以风格化的动画视频展现聚变和ITER计划的科学知识,脚本撰写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科学原理的通俗化。
视频制作与完善:开展配音、分镜场景、动画设计、视频剪辑工作,并根据修改意见做出调整。
视频链接:聚变中的巨变:全员加速的ITER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