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堂备份
暗物质无处不在,为何偏偏对远古星系的影响不大?
发布时间:2017-08-16 来源:系统站点 浏览:13

最近,有科研团队对六个大型的产星星系的自转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意外。

  

在大约100亿年前,宇宙正处在产星的高峰时期,大量的恒星在这个时期被制造出来,天文学家们研究的这六个星系也是诞生于那个时期的,通过研究它们的自转,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来自远古时期的星系有着特别之处,它们外围的自转速度和内部中心的自转速度相比,要慢很多,比现代产生的星系自转速度也慢的多。

  

通常来说,星系外围的自转速度过快几乎是所有星系共有的一个谜,天文学家们通过电磁辐射测量到星系普通物质的总合,得出一个结论,这些物质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星系保持如此高的自转速度,这样一来,星系就会面临解体,但事实上并没有,于是就有了暗物质概念的提出,暗物质只拥有质量,但我们看不见它,它提供引力使得星系保持着高速自转。

  

那么,假如暗物质是确实存在的,又如何解释这些远古星系外围自转速度如此慢的现象呢?有两种解释,一是这些远古时代星系的主要构成成分是普通物质,暗物质含量比较少,所以,受暗物质的影响也比较小。二是这些远古时期的星系的星盘的无序程度比较高。

  

宇宙大爆炸后大约三十到四十亿年,星系中的气体已经能够凝聚成自转圆盘,但此时的暗物质还只是松散的围绕在星系外围,不能够对星系的自转产生影响,还要再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使得暗物质变得紧实,这时候,暗物质才会对星系的自转产生主导性的影响就好像现代星系一样。

  

https://wx3.sinaimg.cn/wap720/006nWCAXly1filhpm0x8oj30ku0e4jt0.jpg

https://wx2.sinaimg.cn/wap720/006nWCAXly1filhpmeyfoj30ku0e4ta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