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张扬我们的人性光辉

时间:2014-12-24浏览:10

■ 张若渔

华商报2008年5月14日

  一场罕见的大地震骤然来袭,在刹那间让中国沉入国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无可逃遁地置身其间,惶然地接受、痛苦地承担、无畏地抗争。正是这一幕幕的坚韧与决绝,写就沛然人生,呈现人性在灾难中的熠熠光辉。

  灾难有时,拯救有时。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行动:问候、慰藉、祭奠、搜寻、呼告、捐款、献血……温情聚拢的力量排山倒海。于血色中得见星星点点的微光,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向着内心的温存无限接近。冰心先生彼时曾抒臆正浓,赞美“这雨后的青山,如洗过的良心”。而今日今时,历经劫波之后的中国,所捧出的难道不也正是一颗颗澄澈的、被洗礼过的良心吗?

  看到那一辆辆奔向灾区的私家车了吗?看到那献血车旁排起的长龙了吗?看到老师们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学生们开辟的逃生路线了吗?看到温总理俯身向死难者三鞠躬的情景了吗?一个问号就是一股绵绵情义,使无力者有力,让悲伤者前行。

  死者已矣,生者尤戚戚。在地震的废墟之上,我们分明看到一座显赫的人性丰碑巍然耸立起来。透过这一场场悲壮且坚毅的拯救行动,我们不能不打心底里感到,不管世态如何炎凉、人情如何冷暖,在时代的幽暗角落里总是潜伏着足以感天动地的力量。

  如果说苦难有意义,正在于对苦难的征服而非雌伏。无数鲜活的例证表明,地震当前,中国人没有为慌乱和恐惧所左右,从而成为灾难的人质。相反,无数的人用脉脉的温情、凛然的担当,铸造起一座坚不可摧的人性之城。在其中,我们彼此相知相守、不离不弃;誓要共经风雨、同见彩虹。这份唇亡齿寒、血浓于水的同胞之爱,如灰烬中的钻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必将“与天壤而同久、共天光而永光”。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曾言,鱼群从来不会集体斗争,当危险来临,它们只想着各穿各的网眼兀自逃亡,一切幸福皆是侥幸。而人类显然不是鱼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也有能力,成为一处处人道主义的滥觞——— 在风雨如晦的受难者的境遇里,感知自己潜在的困顿,继而守望相助、推己及人,撒播如火如荼的爱力。其中的尤为可贵之处在于,不是这样的命运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这样的命运。

  地震初歇,余震不断,汶川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生死迷津。而爱心,牵肠挂肚、只争朝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步步企及光明。行进在灾难的幽谷,中国人没有麻木,没有袖手,对于拯救的信念,一旦在磐石上驻足,必定在人心中扎根。丝丝缕缕的温情,蔚成繁复绚烂的云霞,情义中国,已然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