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论]我们懂得骄傲,也懂得悲伤

时间:2014-12-24浏览:10

———痛悼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 社论

  在天空之下,在山川之上,在街巷之间,在村舍之处,在心灵之所,在生死之途,汽笛、警笛凄厉地鸣响,汶川大地震7日之后,14时28分。

  痛苦地闭上眼睛,恍然回到那个悲惨的时刻:山崩地裂,墙倒屋塌,呼天抢地,狼奔彘突,上击下坠,腿断肢残,肝脑涂地,惊慌恐惧,魂飞魄散。茫茫黑暗中,惨绝人寰。

  在那个瞬间,数万个生命逝去了,数十万个身体伤残了。受到震动的,是十数亿的心扉,是数十亿的灵魂。举国恸哭,全球同悲。被挑战的,是生命的信念;被考验的,是存在的勇气;被等待的,是社会的温暖;被盼望的,是国家的力量。

  他们只是偶然被选中,我们只是偶然得幸存,然而社会是一种必然。

  “5·12”灾难之后,一切生存都是劫后余生,然而国家是一种担当。

  在大灾难面前,我们看见了人的脆弱,原来是如此渺小卑微。在大灾难之后,我们看见了人的抗争,却又是如此坚韧顽强。求生的渴望,互助的温暖,救援的力量,社会的关怀,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意义。

  逝者已矣,生者徒悲。那些日渐冰冷的身躯,已经全然没有感觉,或化为灰烬,或变成泥土。然而,他们曾经和我们一起,在这个世界上成长过,生活过,奋斗过,希望过,哭过笑过。他们所经历的或惨痛的毁灭,或漫长的折磨,都是留给我们的永远的痛苦。他们未竟的生存,由我们来继续。他们寂灭的梦想,还在我们心中燃烧。

  他们和我们,曾经和现在,都同处一个社会,同属一个国家。

  个人太孤单,所以群居。群而有序,所以立国。国家是公民所建,也是公民的依托。公民露出笑脸,国家感受幸福;公民心中哀痛,国家承受悲伤。他们和我们,都曾经为国家而辛劳;痛苦挣扎中,也盼望着国家的慰藉。

  当旗帜徐徐降下,我们感觉到国家有一颗悲伤的心。

  当笛声疾疾长鸣,我们意识到社会有一种共同的记忆。

  这颗心属于我们自己,这种记忆浇铸我们共同的信念。

  那就是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弱者的悲悯,对公民社会的认同。

  愿每一个生命,在消逝之前,记得他曾拥有值得骄傲的同胞。

  愿每一双泪眼,在抬起之后,看见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

  因此,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记住这一刻,在这片土地上,五千年来,半旗第一次为黎民百姓而降。

  让我们相信,这个国家正在走向现代,也正走向世界舞台。

  为了那些不幸的逝者,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愿你们在天上地下安息。

  也为了幸存的生者,我们自己,我们的兄弟,我们的姐妹,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还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因为她不仅懂得骄傲,也懂得悲伤。

                                                                                    新京报 200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