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随着新一届大学生即将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活动之后,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该校的图书馆,与在场的大学生交流。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温家宝总理不仅表达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解和关切,并承诺“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
此后,国务院于今年3月出台七项措施扶助大学生就业,今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多招大学毕业生,力争招聘人数不低于去年。 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西安考察期间,亲赴西安市莲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温家宝总理考察的核心议题。
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形势下,近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工作,往往提前一年便已着手,到每年2、3月份,当年暑期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往往已经基本确定。但从去年12月总理亲赴高校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到今年6月再赴地方人力资源服务部门关注同一问题,可见虽然中央政府始终坚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的指导原则,但鉴于今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比往年更趋严峻,2009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但即使面对如此形势,仍需以一种更加客观和长远的视角,观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和出路,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
首先,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与中国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同步发生,即大学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缺局面,甚至在局部地区和时间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但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格外突出,则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和经济波动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全球和中国经济的逐步复苏,目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将逐步缓解,今年毕业后未能及时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望逐渐找到合适的去处。温家宝总理视察北航时,对校方提出让一部分毕业生以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继续留在学校的建议,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放在缓解阶段性就业压力的具体语境下,北航的方案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之道。
此外也应该看到,大学生自身的求职努力和观念改变,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关键的能动力量。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媒体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预期、放宽就业思路,似乎总也未见响应。但观察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变化其实已经悄然发生。大学生村官、大学生“猪倌”、大学生个体户的报道屡见报端。而大批个案的背后,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预期、职业规划,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做出的调整。这种调整未必都是大学生对严峻现实的无奈应对,其间也蕴含着人力资源的调整和重新配置。以往那种通过大学教育,把优秀人才由人力资源贫乏区向富集区汇集的“马太效应”,有可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得到改变。从个人和短期的角度看,那些回到乡村或西部的大学毕业生,可能会觉得失落,但从长期和全局的角度看,这些大学生的选择,或许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有利的选择。
亦有学者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当期就业率一般都低于当时的社会就业率,但经过大约半年到一年半的求职过程,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找到工作。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也基本符合上述规律。因此,除了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就业之外,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期的生活困难,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辅助手段。譬如不仅应该延长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还可以考虑对部分困难学生发放求职期间的生活补助或“求职贷款”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大学生就业不再负有完全的责任,但保证毕业后暂时没有工作的学生,能够在一种紧张但并不绝望的心境下生活和求职,却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坚韧的精神,更需要政府有长远的政策安排和更具体周到的服务。
北京青年报 2009-6-19